在喀左,这片被称之为塞外明珠的沃土上,喀左紫砂悠久的历史让人惊羡。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虽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名人辈出的人文环境,交织出一条绵延千年的手工精湛技艺和思想神韵完美结合的经纬线,让喀左紫陶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浸润与沉淀,向世人展现出璀璨的光芒。
悠久历史文化积淀 民族产业绽放异彩
喀左紫砂、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喀左先民就开始烧制陶器,并且构成了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嘴古人类遗址出土的裸体孕妇陶塑像,被考古学家誉为“红山女神”“东方维纳斯”。从商周到辽金时期,喀左陶瓷烧制业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并在辽金时期出土了大量彩陶瓷片。喀左现代制陶业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1977年至1982年,喀左紫砂发展迅猛,产品产量由10多万件增到100多万件,紫砂产品花色品种由6个增加到100多个,产品销售市场由国内6个省市发展到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喀左堆绘紫砂茶具和双沿花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被评为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喀左紫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悠久的制陶历史、独特的系列产品,不断受到国家及省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13年8月,喀左县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方紫陶之都”的荣誉称号。
矿产资源丰富 市场前景广阔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紫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喀左县紫砂资源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在23个乡镇街区中,12个乡镇均有紫砂矿。经北京硅酸盐研究所化验检测,紫砂土矿系产于二迭系细砾岩之间,为紫色或绛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其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占10%左右,非常符合紫砂产品生产的技术指标,品质优良,是烧制紫砂工艺品的上等原料。2016年9月,在中国•喀左第五届紫陶文化艺术节暨紫砂矿料命名研讨会上,经知名专家命名了战国红、大汗泥、大漠黄、草原段等34种矿料名称,并已成功举办八届紫陶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喀左紫砂知名度。喀左县的耐火粘土、膨润土、高岭土及珍珠岩、硅石等陶瓷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按紫砂文化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计算,紫砂矿土资源可开采500多年,喀左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陶原料产区。
紫砂产品品种众多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悠久的制陶历史为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丰富底蕴,独特的系列产品也为产业发展增加了特色内涵。2008年以来,在辽宁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喀左县着力打造紫砂产业对外“金名片”,推动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紫砂产品品种从最初的1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400余个。初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三大系列”产品:一是以中国国画大师范曾亲笔题词的“花鸟源头”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体现朝阳喀左是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二是以“玉猪龙”形体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系列作品;三是以“草原风”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系列产品。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以天佑陶艺、高品宝砂、晚窑紫砂等为代表的艺术陶瓷,以御成紫陶等为代表的日用陶瓷,以荣富陶瓷、闽龙陶瓷等为代表的工业陶瓷齐头并进,形成紫陶产业集群。
世界上还有一把紫砂壶 她的名字叫喀左
喀左紫砂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紫砂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喀左紫砂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有了“南有宜兴、北有喀左”和“世界上还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喀左”的说法。“喀左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8月,紫砂文化产业园被列入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重点培育项目;紫砂文化产业列为辽宁省九大轻工产业之一。喀左紫砂与岫岩玉、阜新玛瑙、抚顺煤精琥珀、本溪辽砚等一并列为辽宁瑰宝,被选为辽宁礼物,成为一张靓丽的喀左文化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将打造成为产业链条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市场发育成熟、资源配置合理的现代产业,真正让“喀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北方紫陶之都”,让“喀左紫砂”成为最响亮的公共品牌。
如今,喀左每一家的紫砂作坊,几乎都能拿出一个或几个“镇馆之宝”,一件紫砂作品系一道彩虹,把古今贯通,传递着古老或新鲜的故事。细观这些造型别致、做工细致的紫砂工艺品,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师巨匠的技艺品格,无不渗透着一种代表喀左特色的审美。在历史的沉淀中,紫陶已经成为了喀左独树一帜的名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情趣和享受。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喀左紫陶文化,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发掘中一步步走向升华,那是一种对美的探求,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朽传承。(董莉鑫)
(责任编辑:舒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