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7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张兴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顺兰一行来我县,调研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工作。县领导于晨光、房家阳、乌桂英参加调研。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张兴奎(前左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顺兰(左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晨光(左二),县委常委、副县长房家阳(前右一),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桂英(右三)等领导在博宇(朝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博宇(朝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塔城陈醋酿造有限公司、辽宁海辰宠物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紫陶艺术小镇展示展销中心,了解我县产业发展工作。张兴奎指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将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守正创新,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根脉,也要用好数字化手段拓宽市场,让民族特色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座谈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房家阳汇报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工作,县民宗局、发改局、工信局等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围绕本职工作进行了汇报。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张兴奎(左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晨光(左二)等领导在紫陶艺术小镇展示展销中心调研
在听取汇报和交流后,张兴奎对我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成效给予肯定。他强调,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规划引领,激活特色产业新动能,立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地域优势的产业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要筑牢生态底线,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政策,规范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各级人大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推动惠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会议现场
于晨光表示,此次调研为我县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县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策集成,制定民族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品牌培育,精心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紫陶建材、印刷包装、绿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现代物流等区域公共品牌,奋力开创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新局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郑宝鹏)